《兰兰过桥》教学建议《兰兰过桥》教学建议

《兰兰过桥》教学建议

(一)识字写字

提醒学生注意, “程、砖”是翘舌音,“梁、砖、架、划、巧”是三拼音,“薄”是多音字,在本课读báo。

认记字形时,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本课生字建立联系,做到既学习新字,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。如,“转—砖”、“彩—采”、“等—特”、“被—波”。

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,以上下结构为主,可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求进行指导。“坐”字不易写好,指导时要注意三点:(1)两个“人”要写小,注意捺变为点;(2)竖要写长,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;(3)下横要写长,以托住整个字。在指导“坐”字的基础上,再指导“座”字的书写,强调把“坐”字写得小一点、偏右一点。

(二)朗读感悟

这篇课文较长,建议教学时大胆取舍,在全文基本读通的基础上,围绕下面两个问题,引导学生读好相关部分。

1、兰兰跟着爷爷过了几种桥?(两种桥:潜水桥、塑料桥)

在读书回答问题时,有些学生可能说不准确,如,说“潜水桥”时,可能会说是“架在水里的桥”或“玻璃桥”,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有一定道理,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书,得出正确答案。比如,学生说是架在水里的桥时,可以这样引导:

(1)反问: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?(第二段最后一句话)

(2)鼓励引导:你很会读书,一下子就找到了桥建在哪里。不过,你只说出了这座桥的位置,还没说出这座桥的名字。请你再往下读课文,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。

2、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?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。

本课介绍的两种桥特点十分明显,潜水桥的特点是架在水底(潜)、结实、透明;塑料桥的特点是轻巧、携带方便。这些特点大都体现在课文生动具体的描述之中,教学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准确的概括,只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,再指导学生把这些语句读好就可以了。

(三)实践活动

创造设计:未来的桥

小熊过生日,请小猴去他家做客。小熊家住在河对面,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河的东西,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。请你帮小猴设计一座桥

让他顺利过河。

展开丰富的想象,以小组为单位,合作设计一座桥,然后画下来,准备交流。

要求:(1)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;(2)设计好桥的式样。

这个活动可以结合《语文园地八》的“口语交际”进行教学。